瑞典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出口产品中,工业产品占整个出口产品的82%。瑞典工业企业以私营居多,全国85%的企业均为私人企业;工业企业又以中、小型企业居多。1975年以后,由于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瑞典工业生产连续8年出现停滞甚至衰退;为改变这种局面,国家采取发展高精尖产品和加强资本集中,进行企业结构改革与合并等措施,使瑞典工业获得新发展;金属加工和机械制造业 是瑞典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全国有此类企业378家。瑞典机械产品具有精密度高、耐用和工艺水平高等特点,特别是滚珠轴承、冷冻设备等传统产品在国际上声誉素佳。钢铁工业是历史悠久的工业部门之一;现全国有钢铁公司20余家,大多是生产特种钢厂家。在每年约产480万吨的钢铁中,特种钢占1/3。能源工业在整个经济中居极重要地位。全国有八大水力发电站和三大火力发电站。核发电站始建于1965年,已投入运转的有7座。瑞典年发电总量在世界居第13位;瑞典能源工业远期战略目标是用生物燃料、风能、太阳能来替换核能和取代部分石油,以使能源工业在可靠安全的条件下继续稳步发展。
    瑞典工业发展趋势
  
   70年代中期以后, 瑞典工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一度作为瑞典主要出口部门的钢铁,木材加工业已逐渐被机械制造, 电子精密仪器和汽车等工业部门所代替. 造船,纺织等工业日益衰落, 政府提供了大量资金进行补贴, 改组或收归国有.
  
   从70年代中期起, 受资本主义世界两次经济危机的影响和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的冲击, 瑞典工业生产连续8年出现衰退或停滞, 直到1983年才稍有回升;为了扭转工业生产的停滞局面, 加强工业品的国际竞争能力,政府一方面设立80亿克朗的企业更新基金用于企业的技术改造, 设备更新, 科研和人员培训, 同时不断完善科技法规, 改革科技体制,加强科学研究, 使产品向高, 精, 尖方面发展; 另一方面加强资本集中, 使企业改组和合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建立了沃尔沃-韦耶尔集团;这一系列措施为80年代中期瑞典工业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近几年来, 汽车和发电机的产量几乎翻了一番, 已占瑞典工业的8%以上;通讯设备也从70年代3%上升到5%.
  
   金属加工和机器制造业是瑞典最重要的工业部门. 瑞典的机械产品具有精密, 耐用和工艺水平高的特点.滚珠轴承, 冷冻设备等传统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钢铁工业是历史悠久的工业部门之一;全国有20多家钢铁公司; 大部分生产特种钢.其产品主要有: 滚珠轴承钢, 手表钢, 剃刀钢, 切削工具钢和石油化工用的钢管等,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能力较强;但是由于国际市场竞争加剧, 瑞典特种钢生产处于困难境地.化学工业是瑞典主要工业部门之一. 在化学工业内部, 尤以石油化学, 石油精炼最为突出, 塑料, 化纤,药品和化肥也有较大发展. 汽车工业战后发展迅速, 除生产小汽车外, 还生产各种卡车;小汽车产量的1/3销往美国. 能源工业在瑞典经济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瑞典工业发达, 能源密集企业居多, 加上冬季漫长和交通线很长, 是一个能源高消费国家, 仅电力消耗每人年均达1.3万度左右. 能源消费近一半靠进口石油,25.2%靠水力发电, 20%由12个核电站提供, 其余靠进口煤等;电力部门1985年总发电量是1321.86亿度, 其中水力发电占53%, 核电占42%, 火力发电占4.7%. 1965年建立了第一座核电站, 政府原计划到2000年建24座核电站;在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后, 瑞典就使用核电站问题举行公民投票,决定在2010年前拆除所有核电站. 切尔诺贝利事件后, 政府又决定提前关闭两个核电站;瑞典政府的能源战略是,在近期能源转换阶段, 将用进口天然气, 煤以及扩大水电来代替核能和一部分石油;与此同时, 把重点放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降低能源消耗上.瑞典能源战略的远期目标是用生物燃料, 风能, 太阳能作为替换核能和取代部分石油的主要能源.
  
   从70年代开始,瑞典企业加紧向国外发展.1980年以来瑞典工业企业在国外投资增长5倍;1978-1986年, 瑞典工业企业在国外的子公司增加了6.2万名雇员,而同期在国内的雇员却减少了9.7万人;1960年瑞典企业在国外的雇员为12.85万人, 1986年达到37万人, 增长近3倍, 如此发展下去, 瑞典企业在国外的雇员将很快超过在国内的雇员.目前瑞典在国外拥有雇员最多的是生产电器产品的丽都公司集团, 达10万人.瑞典在国外的子公司生产增长速度都较快, 赢利比在瑞典的子公司更高, 更稳定, 这就更促使一些瑞典企业向外发展;瑞典大约有100家企业在国外有生产性子公司, 其中约有半数在欧洲共同体国家,30%在美国.
  

瑞典概况:瑞典的经济状况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