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高考”:高中每门课程成绩都影响大学录取
    有人说瑞典是一个没有高考的国家,大学的门槛很低,只要申请都可以上大学。其实不然,瑞典虽没有统一组织、专门进行的高考,但瑞典并非没有高校入学选拔机制,而这种选拔机制仍是以考试为基础的,这样的考试足以影响甚至决定申请者能否进入高校就读。从这个意义上讲,瑞典又是有高考的。
半数申请者无法如愿上大学
根据1972年瑞典国会批准的《高校入学规程》,高中毕业生只要完成高中两年的学习计划,或者接受过相当于高中水平的教育,具备高中二年级以上的瑞典语和英语水平,就可以进入高校学习;凡是25岁以上的成年人,即使没有完成高中教育,只要具有4年以上工作经历和相当于高中二年级的英语水平,也符合入学条件。
由于基本入学要求不高,使得符合条件并想上大学的人数很多,始终存在着高校学额供不应求的矛盾。据瑞典国家高等教育署的统计,过去10年间,每年有11万左右符合高校入学条件的申请者,其中一半不能如愿以偿。
高校学额供不应求时,入学选拔势在必行。按照瑞典有关规定,大学录取时,至少有1/3的名额要依据高中学业最终成绩确定,主要针对应届高中生毕业生;还要有至少1/3的入学名额依据瑞典学术能力考试成绩确定,这一项主要针对成年申请者。这样看来,与高中学业最终成绩评定有关的考试和瑞典学术能力考试几乎是必不可少的。
每次考试都关系到大学录取

与高中学业最终成绩评定有关的考试很多。现在,瑞典统一实行专业性的三年制“统合高中”。上高中意味着选择特定的专业,高中学业包括学生在该专业应学的所有课程,大约三十门左右。瑞典高中生学完每门课程都要参加由任课教师出题和评分的考试,每次考试成绩都要登记入册。
对这种课程考试的评分,教师要遵循瑞典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规定和标准。根据规定,高中生的学业成绩分为四个等级:“不及格”、“及格”、“良好”、“优秀”。为了便于直观地比较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学生的每次考试成绩采用等级分数表示,即判定“不及格”为0分,“及格”为10分、“良好”为15分、“优秀”为20分。到高中毕业时,将所有课程考试的等级分数相加再除以课程门数得出一个评定高中学业的“最终成绩”,大学入学选拔需要的就是这个成绩。

根据上述计算“最终成绩”的方法,其等级分数往往细化到小数,谁的成绩略胜一筹可一目了然,细致的等级分数便于高校“择优录取”。如果遇到“最终成绩”完全相同,但也不得不有所取舍的情况,瑞典的高校通常采取两个办法,首先看学生报考的第一志愿,其次就要靠用听天由命的抽签了。
不难看出,虽然瑞典没有一锤定音的高考,但高中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参加的每次课程考试都和自己能否被大学录取有关。正如瑞典高等教育主管部门所说:“在高校学额存在竞争的情况下,高中学业等级评定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高校入学的筛选工具。”
可以说,这些课程考试和其他国家高考所体现的选拔功能并没有本质区别,一些国家的高中生在高中毕业时选择几门学科集中考试,而瑞典高中生的“高考”是在整个就读期间对所学全部课程的分散考试。
多次机会使就业学习可接轨
瑞典大学选拔学生的另一项依据是瑞典学术能力考试。因其性质、作用、出题方式和试题类型都与美国的大学入学考试(SAT)颇为相似,连瑞典教育主管部门也说它“在瑞典相当于美国的SAT”。瑞典学术能力考试始于1977年,开始只面向没有高中毕业证书的成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凡是高校入学申请者都可参加,并以此成绩参加高校入学选拔。它也为高中毕业生开辟了另一条通往高校的途径。
瑞典学术能力考试的编制和实施由瑞典国家高等教育署全盘负责,报考、考场、监考等事宜由各地高校具体负责,采取就近报名原则,报名费金额为350瑞典克朗(1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1.15元)。考试在每年的4月和10月举行两次,配合瑞典的招生程序。瑞典高校的正常学年通常始于8月末,结束于第二年的6月初,分为春、秋两季招生。高校要等申请者的学术能力考试分数公布,才能进行选拔和录取。
瑞典学术能力考试的试题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解读图表,卷面给出各种图表,测试考生理解各种图表的能力。第二部分是辨认词语,试题中的词语既有瑞典语,也有外语,还有各学科的术语,测试考生把握词语和术语意义的能力。第三部分是阅读理解,给出一篇瑞典语文章,测试考生从中获取信息、见微知著、得出结论的能力。第四部分是英语阅读理解,给出若干篇幅不等的英语文章,其中一篇长文需做“填充题”,着重测试考生利用英语文本查找信息、进行推论的能力。第五部分是分析数据,即让考生判断所给的数据是否含有解决某个问题的充分信息,有些试题需要考生具备相应的数学能力,但主要是测试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瑞典学术能力测试共含四场考试(阅读理解和英语阅读理解是同一场考试),每场考试的时间为50分钟。全部考试结束后综合打分,不划定及格分数线,高校按分数的高低顺次选择学生。